首 页 工作动态 组织机构 党史研究 党史人物 史迹寻踪 党史知识
党史研究 更多>>
2024年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部2024年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部
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开展闽粤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开展闽粤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
市委党史研究室传达学习省委第三市委党史研究室传达学习省委第三
2022年度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2022年度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纪念闽粤赣边纵队成立75周年”“纪念闽粤赣边纵队成立75周年”
党史知识  
党 旗 党 徽 党 章
入党誓词 历次党代会 中共简史
首页 > 党史研究 > 党史研究 >> 正文
略论毛泽东相关构想的形成对粤东北成为中央苏区范围的影响
信息来源:   编辑/作者:   访问次数:     本站发布时间:2018-05-10 19:44:42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虽然没有到过粤东北(即建国后新划的梅州市及与之相邻部分市、县),但他领导红军开创中央革命根据实践中形成了许多构想(后来成熟并称之为“思想”),这些构想,不但为苏区的发展与各项建设带来巨大的变化,在中央苏区赢得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一片天。而且为粤东北成为中央苏区的范围产生了一定的历史影响。现笔者据有关史料记载,仅对毛泽东的相关“构想”如何形成,“构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粤东北成为中央苏区范围,浅作如下的论述,以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一、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构想,是粤东北成为中央苏区范围的理论基础。

19291,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为粉碎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对井冈山的第三次“会剿”,率红四军主力下井冈山。实施“围魏救赵”战略失利后决定不回井冈山, 开始游击赣南、闽西、粤东北开辟游击区,进入初创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的探索时期。320,前委在长汀召开会议,制定的扩展游击区域规划中称: “惟闽西赣南一区内之由发动群众到公开割据,这一计划是决须确立,无论如何,不能放弃,因为这是前进的基础。” [1]随后,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返赣南,在瑞金、于都、兴国等地分兵游击。据此不难看出, 毛泽东等率红四军下井冈山后,初期目的是军事游击为主的基础上,在“闽西、赣南一区内之由发动群众到公开割据。”即延续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构想。但是,在红四军领导层对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概念,并非一致认可。19295月,红四军再次入闽,占据龙岩后,以刘安恭为代表的一批喝过洋墨水的指挥员,片面强调军事游击的重要性,特别是6月的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上 ,错误地否定毛泽东提出的党要对红军的领导和必须实行集权制(即民主集中制)同时,在根据地问题上“不要根据地的流寇思想”占了主导地位,迫使毛泽东离开了红四军。但红四军在“闽西、赣南一区内之由发动群众到公开割据。”的军事游击,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关注,党中央根据“两广”军阀混战,有利于红四军扩大“工农武装割据”区域的大好时机,要求红四军打通和东江的联系。928日,指示红四军:在军阀战争爆发之际,红军应以全部力量到韩江上游闽粤边界游击,以发动群众斗争。……如军阀战争结束较快或蒋介石系军队得胜时,红军应留闽粤赣边界游击。[2] 随后红四军出击粤东北,进行旨在打通与东江革命根据地联系的“梅城战役”等军事游击。不可忽略的是红四军在粤东北除军事游击外,还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释放关押犯人,成立朱德、毛泽东、古大存、刘光厦、朱子干、陈魁亚、陈海壬等21人组成的东江革命委员会委员,颁布《十大政纲》后,才返回赣东南。

综上,从对“工农武装割据”构想的发展而论,红四军在粤东北进行的一系列发动群众的举措和“梅城战役”的军事实践,可以说,使以朱德、陈毅等为核心的红四军发现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军事上否认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忽略发动群众,不要根据地的流寇思想”的不正确性,进一步认识并深化了:1. 工农武装割据必须在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进行。赣南、闽西、粤东北地区,已具备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存在发展,需“(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4)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 [3]等五个基本条件。2. 从当年成立的“东江革命委员会委员”名单中“毛泽东”名字的出现,说明红四军广大官兵在粤东北等地的游击战中,认识到了军内离不开“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创造者毛泽东。这不但为后来红四军召开第九次党代会,执行中共中央“九月来信”精神,使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上,因党内斗争而离开红四军的毛泽东重新回到军内任前委书记,军内开始纠正各种错误思想。而且为确立红四军:“发动群众斗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游击战争,武装农民,并扩大本身组织;扩大游击区域及政治影响于全国。”的三大基本任务,打下了基础。

从对粤东北后来成为中央苏区的范围的理论基础而言,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在古田召开后,毛泽东重新回到红四军军内任前委书记。并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根据地思想,提出:只有中国工农红军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才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的因素”[4]并从星罗棋布的小块根据地中,看到了“保存和发展自已,消灭和驱逐敌人”的根据地在何方,总结在赣南、闽西、粤东北时达一年多艰苦的游击战开辟区域实践经验后,提出造就“闽粤赣三省边境的红色割据” 新构想。[5]  “闽粤赣三省边境的红色割据”新构想中的“粤”,笔者多花几笔加以说明。 “粤”,是广东史学界达成共识, 以八乡山为中心,192910月红四军游击过并成立了朱德、毛泽东和古大存、刘光厦、朱子干、陈魁亚、陈海壬等21人组成的东江革命委员会委员, 193024日《中央通告68号》中称的全国有影响的7大苏维埃区域中的“潮梅”,指泛粤东北。毛泽东对在粤东北作为红四军根据地的有利条件也有其独到的认识与记述1930年夏,他在曾在梅县广益中学读书,兼任梅县女子师范学校教员, 192512月,在梅县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返寻邬组建寻邬第一个中共支部,领导农民起义,建立寻邬游击队;红四军井冈山后进军赣南寻邬时,游击队加入红四军后,先后曾任红四军21纵队政治委员,中共寻邬县军事委员会主任委员, 苏维埃政府主席等职的古柏协助下,在赣东南的寻邬写成的《寻乌调查》中,高度肯定了粤东北根据地在红四军控制的游击区域内的交通、经贸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粤东北根据地中心区梅县, 40多次提到它。[6] “闽粤赣三省边境的红色割据”,是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为为核心的红四军,在赣南、闽西、粤东北经过一年多军事游击,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的基础上,对“闽西、赣南一区内之由发动群众到公开割据”[7] 的根据地构想,从区域上进行的修正。“闽粤赣三省边境的红色割据”的区域范围,实际也是嗣后逐渐形成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的主要区域。

相关历史文献资料说明,创建中央苏区初期,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构想之下产生的“惟闽西赣南一区内之由发动群众到公开割据”,到打造“闽粤赣三省边境的红色割据”的根据地构想,为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建立中央苏区,闽西、东江合并为闽粤赣根据地,并把其划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的范围[8]19311月,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后,即根据当年特定斗争环境下的实际情况,把粤东北划为闽粤赣根据地主要区域;[9] 19314月,中共中央确定“闽粤赣根据地是中央苏区范围”。[10] 也就是粤东北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范围。

 

二、创建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土地革命”的相关构想,为粤东北成为中央苏区范围夯实了基础。

中央苏区创建初期,毛泽东率红四军通过游击战,开辟游击根据地的同时,结合游击根据地内的实际,形成了毛泽东式“土地革命”构想,这些“构想”,对粤东北成为中央苏区范围也有一定影响。

19297月,在闽西上杭召开的闽西第一次党代会上,毛泽东指导闽西党组织,在党的“六大”所制定的“土地政策”基础上,制订并通过了《政治决议案》、《土地问题决议案》等,在根据地土地革命问题上,形成了新的政策。新的政策特点,概括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一、对富农政策,“不过重打击富农”、只没收其“自食以外的多余部分”土地;二、区别对待大、中、小地主,“对农村小地主要没收其土地,废除其债务,但不要派款及其他过分打击”,以集中打击大地主,并对地主和反动派的家属酌量分配土地,给以生活出路;三、强调团结中农,规定对中农“不要予以任何的损失”;四、在工商业政策上,“对大小商店应取一般的保护(即不没收)政策”;五、土地分配方法上,根据闽西实行的“抽多补少”原则,规定在土地分配中,采取以乡为单位,在原耕的基础上,“抽多补少”,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办法,初成毛泽东“土地革命”构想。19306月,毛泽东在闽西长汀南阳召开的红四军前委和闽西特委联席会议即南阳会议上,通过的《富农问题》决议,更具体化了“抽肥补瘦”原则,使限制富农分配土地“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趋于完整。嗣后,毛泽东又在兴国、东塘、木口村等地作系列社会调查后,在《兴国调查》、《东塘等处调查》、《木口村调查》、《赣西南土地分配情形》、《江西土地斗争中的错误》、《分青和出租问题》和《分田后的富农问题》等著作中,进一步阐述土地革命中的相关政策,其中关于富农问题,指出要注意防止过左的政策。杀人要慎重,在经济上既不放任富农自由发展,又不是过早地消灭富农经济,即允许富农剥削,但务使这种剥削“不得过多”,允许富农从事正当的商业活动,但不准富农操纵粮食。把共产国际和党中央“加紧反对富农”政策转化为“抑制富农”的政策。这一蕴涵着“党如何团结可团结的力量,为推翻封建统治共同努力”的主张,丰富了毛泽东式“土地革命”构想,党史学界有称其为“毛泽东土地革命路线”。

毛泽东式“土地革命”构想,虽然慢于192711月,彭湃在海陆丰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土地法规《没收土地案》,而且与192910月中共东江特委制定的《关于没收分配土地问题的决议案》有不少相似之处。粤东北饶和埔、梅埔丰、蕉平寻、五兴龙各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运动,在中共东江特委的领导下,也早于闽西、赣南。但是,土地革命初期,粤东北饶和埔、梅埔丰、蕉平寻、五兴龙各边县,暴动创建根据地后,土地分配问题上,由于在共产国际和党中央“加紧反对富农”等政策指导下,执行一些偏“左”措施,使根据地建立后,失去不少可团结的力量,而出现新生革命政权,保持时间不长的状况。

1929年冬、1930年夏,红四军先后游击粤东北,粤东北各根据地与红四军建立了密切关系。特别是1930年夏秋间,中共东江特委机关南迁大南山后,由于国民党军的“围剿”、分割,粤东北各根据地逐渐与东江特委失去联系。[11]地域上粤东北与闽西、赣南相连,斗争中的相互支持,使粤东北各根据地逐渐向闽西、赣南靠拢,如蕉平寻根据地的中心区寻邬,1930年冬,土地分配中,由于贯彻毛泽东式“土地革命”构想中的相关举措,特别是“抑制富农”政策的灵活运用,推动了土地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全县基本赤化,有80%的乡村分配了约20万亩土地,受益人口约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12万人的75%,分田后的农民收到了四至五造的粮食。[12]另外,从大埔、梅县、梅江区、五华、丰顺、蕉岭等县申报中央苏区范围材料中发现的新历史资料中,1930年冬至1931年秋,中央苏区取得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前,粤东北各根据地面对的是实力较强的国民党广东军队,在配合苏区腹地反“围剿”,牵制南部国民党军北上战斗及反击各县国民党民团、县警队“清剿”的军事游击中,红色区域内,由于毛泽东式团结可团结的力量为推翻封建统治共同努力的 “土地革命”构想的影响,注意纠正土地革命初期,暴动创建根据地后,土地分配问题上,实施共产国际和党中央 “加紧反对富农”政策影响下的偏“左”做法。采用与实施毛泽东“抑制富农”构想下产生的政策,使红色政权有生存的空间。如大埔北部,在苏区建设与土地革命的问题上,采取曾被毛泽东赞扬过的赣南东固李文林 “不打红旗, 不搞赤白对立”的斗争模式,不仅在“埔北特色”的土地革命中确保了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安全畅通,而且在艰苦的反围剿中,逐渐成为福建省保持政令畅通的15个县之一,[13]现梅州范围内的大埔、梅县、丰顺、蕉岭、五华等县党组织,在毛泽东“抑制富农”为旨的“团结可团结的力量为推翻封建统治共同努力”的 “土地革命”构想影响下,摈弃“左”的一些做法,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使红色区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综上说明,争取了可团结的力量,使一批有经济实力阶层人士,支持党和游击队牵制南部国民党军北上的军事行动,使粤东北红色区域能够生存下来。史学界认为: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闽粤赣根据地的闽西与赣南连成一片,是中央苏区正式形成的标志。粤东北位于闽西(西南部)、赣南(东南部)中间,为不可分割的区域。当年,因为粤东北红色区域的存在,为中央苏区南部区域,成为不可否定的事实。可见,毛泽东式“土地革命”构想,是夯实粤东北成为中央苏区范围的基础。

 

三、毛泽东 “反对本本,理论联系实际的相关构想与理论,是粤东北成中央苏区版图的实现指南。

1930年初,党内开始盛行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在“左”的思维影响下,党内一些同志认为,红四军在闽粤赣三省边境创建红色游击区域,即(后来史学界称的中央苏区)”的构想,没有“开拓”精神。[14]  红军内也产生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悲观情绪,但以毛泽东、朱德、陈毅为核心的红四军,认定打造“闽粤赣三省边境的红色割据”即(后来史学界称的中央苏区)构想,符合当时的斗争实际。及时提出:“若从实际上看,便大大不然。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古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里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他满怀信心地说:“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的发展的适当的描写。” “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15]为了消除党内、军内对上级领导机关和“本本”的迷信,毛泽东深入苏区农村作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道路、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土地革命的路线和政策、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等方面如何反对与避免 “本本主义” 作出开拓性论述。提出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离开实际调查就要产生唯心的阶级估量和唯心的工作指导。呼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些,是毛泽东在创建苏区探索、实践过程中对革命之路得出的新构想、新理念。“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效解决了红四军内“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理想信念问题。也为党内、军内在中国革命道路、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土地革命的路线和政策、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实践中,如何反对与避免 “本本主义”,提供了指南。既为党内军内逐渐形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了先河,又为如何打造“闽粤赣三省边境的红色割据”斗争提供了理论指导同年5,为进一步完善和巩固闽粤赣三省边境的粤东北,红四军也分兵游击粤东北的平远、五华、兴宁, [16]并影响着闽西、东江革命根据地很快扩展为闽粤赣根据地。[17]共产党领导的游击区域内,工农革命政权相继成立,闽粤赣根据地内成立中共特委、苏维埃政府筹委会,军队进行整编,标志着闽粤赣根据地雏形。

随着闽粤赣根据的逐渐完善,国民党军重兵也加强对闽粤赣根据地中心区与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与分割。粤东北远离东江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潮阳大南山,在国民党军重兵“围剿”分割的艰苦斗争环境中,粤东北的饶和埔、梅埔丰、蕉平寻、五兴龙各根据地,进入残酷的反“围剿”斗争,当年梅埔丰根据地中广为传唱,也是后来成为中央苏区妇女部长的李坚真大姐最喜欢唱的:“……小溪出水大溪流,同志姐妹处处有;今日重上铜鼓嶂,来日下县打九洲……” 山歌,浓涵着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理论真谛,彰显了根据地党和民众坚定革命必定胜利的信心。饶和埔、梅埔丰、蕉平寻、五兴龙各根据地的党组织、军民反“围剿”中,没有教条地执行上级乃至中央“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和集中全国红军进攻中心城市”、“夺取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要在全国范围内采取进攻路线”等冒险主张,党和武装及时转入国民党力量相对薄弱的闽粤边、粤赣边的农村,保存、积聚力量,在游击战中,与闽西、赣南斗争紧密配合。特别是1930年冬,国民党军对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军控制的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围剿”时,作为南部区域的饶和埔、梅埔丰、蕉平寻、五兴龙各根据地,虽遭国民党军的重创,但在牵制战场南部国民党军的战场上,采用“敌进我退”的方法,配合红一方面军在赣南粉碎国民党军的第一次“围剿”同时,保存自己、发展自己,巩固了红色区域。粤东北此时期的斗争,正是按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的理论构想指导斗争的结果。1931年秋,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争取得胜利后,因中央苏区区域发展的需要,闽粤赣根据地的区域逐渐分解。至第四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后,在原区域的基础上先后建立了中央苏区福建省、闽赣省、粤赣省。这三省与赣南红色区域内的江西省,成为中央苏区鼎盛时期的新版图。此正如习近平在2011114日《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所概括“1933年红军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央革命根据地扩大到江西、福建、广东三省的广大地区,建立起数个省级和一大批县级苏维埃政权,红军发展到12万余人,党员人数达12万余人以上……”当年,粤东北国民党地方政府称之为“赤化区”的饶和埔、梅埔丰、五兴龙、蕉平寻各根据地,在“红”、“白”区域相间斗争环境中,策略上注意“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在国民党军残酷的“围剿”中,保持与得到存在空间。属今梅州市范围内的大埔、梅县、梅江区、丰顺等县的红色区域,先后隶属于中央苏区福建省,兴宁、五华、蕉岭等县的红色区域,先后隶属于江西省、粤赣省,成为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南部前沿区域。粤东北这段历史,全国史学界最高权威机关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于200918日、2011823日、2013723日,以中史厅函【20093号文,【2011】中史函222324号文,【2013】中史字51号文,先后认定梅州市辖区内的大埔县、平远县、兴宁(县)市、梅县、梅江区、蕉岭县、丰顺县、五华县为中央苏区的范围,梅州市71区被湮灭80多年的“中央苏区范围”的光辉历史得到还原。

总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 “反对本本,理论联系实际等相关构想与理论,与粤东北成为中央苏区范围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是这些构想与理论,启迪与鼓舞着粤东北各根据地的党组织和军民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坚持革命必定胜利的信念;正是这些构想与理论,启迪着粤东北各根据地的党组织和军民,在复杂的政治氛围中如何把上级的本本’与粤东北的斗争实际相结合,使粤东北地区红旗不倒,成为中央苏区的版图。

综上说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毛泽东 “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理论联系实际” 及“土地革命”等相关构想,对粤东北地区的斗争方向,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与驾驭作用,它使该地区党组织和民众,在艰苦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坚定革命必定胜利;它使该地区党组织和民众,在中央苏区的版图内,顺应斗争形势的变化与发展,是梅州地区反抗封建统治革命历史中的光辉一页。毛泽东 “反对本本,理论联系实际”等理论,是党优良传统和作风重要组成部分;是建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是党执政理念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8]今天,党领导国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十八大”描绘的“中国梦”成现实,毛泽东“反对本本,理论联系实际等理论,亦有其一定的历史借鉴与现实意义。

   (广东省党史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征文。作者系大埔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科员、副研究员, 梅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库首批专家成员)

 

20141212日第四稿

 

 



[1] 《红四军前委关于攻克汀州及四、五军江西红二、四团行动方针等问题向福建省委和中央的报告》(1929320日),《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7页。

[2] 《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1929928日,《中共中央文件选编》5,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810月版,P489499

[3] 《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19281125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6月版,第57页。

[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193015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6月版,第97108页。

[5]、《中央关于红四军的当前任务给四军前委的指示信》,193043日,《中共中央文件选编》6,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8月版,P5760

[6] 、《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人民社出版1993年版)P120-P122P128-P129

[7] 《红四军前委关于攻克汀州及四、五军江西红二、四团行动方针等问题向福建省委和中央的报告》(1929320日),《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7页。

[8]、《中央政治局关于苏维埃区域目前工作计划》,19301024日,《中共中央文件选编》6,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8月版,P428464

[9] “中共苏区中央局通告第1号一苏维埃区域中央局的成立及其任务”.1931115, 《中共党史教学参考资料》(第14册),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19856月版,P620622

[10]“中央给闽粤赣特委信193144日” ,《闽西革命文献资料第五辑》 ,中共龙岩地委党史办编,19847月版,P133135

[11]、 “徐德关于两广情形的报告,1931711日”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9 , 中央档案馆 广东省档案馆编,1984年月版P159160;“中共两广省委通告(第八号),19311122 《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9 , 中央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编,19841月版 P339241 “中共两广省委通告(第八号),19311122《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19 , 中央档案馆 广东省档案馆编,19841月版,P339241 “中共东江特委给中央的报告 1933314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6 , 中央档案馆 广东省档案馆编,19847月版 P461462 “中共东江特委给中央的报告 1933315日,《广东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26 , 中央档案馆 广东省档案馆编,19847月版 ,P467

[12]、《东江革命根据地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10月版,P 190

[13] 、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馆藏文物资料。古田会议纪念馆编《闽西革命史资料》第八辑,p342

[14]、《中央关于红四军的当前任务给四军前委的指示信》,193043日,《中共中央文件选编》6,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8月版,P5760

[15]、《毛泽东选集(1卷)》,《反对本本主义》,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P 99P102

[16]  广东省档案馆存1《民国档案“朱毛窜扰粤边”《申报》民国19年(193015

日; 2、“朱毛侵扰五华”《申报》民国19年(1930年)516日。

[17]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人民出版社,19977月版,P255

[18]  录自20131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 上一篇文章:中央红色交通线

  • 下一篇文章: 解读《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
  • 关键词:
    打印】【关闭】【顶部
    梅州党史网 - http://www.mzsds.com
    梅州党史 | 中共党史网 | 广东党史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中共中央党校 | 中直党建网 |


    主办: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地址:梅州市机关路9号 电话(传真):0753-2241879 邮箱:mzswdss@163.com

    CopyRight:www.mzsds.com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30468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