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工作动态 组织机构 党史研究 党史人物 史迹寻踪 党史知识
党史人物 更多>>
2024年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部2024年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部
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开展闽粤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开展闽粤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
市委党史研究室传达学习省委第三市委党史研究室传达学习省委第三
2022年度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2022年度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纪念闽粤赣边纵队成立75周年”“纪念闽粤赣边纵队成立75周年”
党史知识  
党 旗 党 徽 党 章
入党誓词 历次党代会 中共简史
首页 > 党史人物 > 党史人物 >> 正文
萧隽英简介
信息来源:   编辑/作者:   访问次数:     本站发布时间:2018-05-10 19:44:47

萧隽英经历了清朝、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时代。在这艰难、曲折而漫长的岁月里,他殚心竭力,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人民的文化教育和祖国的团结统一大业。

胸怀祖国投奔革命

萧隽英,又名鹏魂,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帽山村横坑水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萧玉佑生六子,因家贫,把他兄弟三个分别卖给邻乡作养子;大哥冠英卖去西河镇上黄沙村;弟弟坤香卖去古野乡埔田村,后去泰国经商;隽英卖去高陂镇萧锡传为养子。他的养父是个打白锡工人,后因生活困难,被迫走南洋打白锡谋生。养母何锡娘在家(高陂镇)当搬运工人,维持家庭生活。隽英于1907年开始入小学念书。他在高陂镇小学毕业后,民国元年(1912年)夏,因家庭贫困无力升学,养母叫他去大麻镇恭洲圩舅父何祖和办的”天和堂”中药店做学徒,后又跟徐云医生回到高陂镇桃花村口“益寿堂”中药店学习中医。这时,中国虽经辛亥革命的洗礼,但仍是军阀统治,全国人民仍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医业很不景气。隽英于民国六年(1917年)开春后,便离开中药店,先后到百侯镇进滩小学、高陂镇青碗窑小学及潮安县城小学等地教书,那时找一教职很不容易,且薪金又低,实在难以维持家庭生活。

由于国家动乱,家庭的贫苦,个人生活的颠沛流离,养成了隽英的敢斗敢闯的性格和致力奋进向上的精神。他于民国九年(1920年)初,辞去小学教职,想去参加革命。恰好,同年八月间,孙中山准备北伐。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一面命驻福建省漳州地区的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率师回粤,驱逐盘踞在广东的桂系军阀陆荣廷、莫荣新;一面扩充部队,任邹鲁为粤军义勇军司令,司令部设在汕头市。这时,萧隽英的胞兄冠英去日本留学毕业回国到汕头市,就任粤军义勇军司令部参议。隽英闻及胞兄回汕头,他征得养母同意,即去汕头市胞兄冠英处做事。不久,桂系军阀陆荣廷、莫荣新被打败,退回广西老巢,全粤平定。孙中山派陈炯明任广东省长,廖仲凯任广东省财政厅长,邹鲁任两广盐运使,萧隽英任两广盐运使署三等雇员(做抄写工作)。

两次东征功建惠州

民国十一年(1922年)夏,陈炯明背叛孙中山的国民革命。邹鲁和萧隽英等人站在孙中山的一边,离开两广盐运使署去香港、上海,追随孙中山摘革命活动,策动两广各军起义,讨伐陈炯明,孙中山任命邹鲁为驻香港特派员,成立孙大总统特派员公署,萧冠英、萧隽英、范其务等人均在香港协助邹鲁进行工作。那时,萧隽英任孙大总统特派员公署机要处处长。在这期间,隽英亲自为孙中山秘密送信给廉州(合浦县)驻军黄明堂司令、驻广州东堤粤军第一师参谋长李济深和第一师团长邓演达等人,命配合各军行动,很快就肃清了陈炯明在粤叛军。民国十二年(1923年)一月,孙中山任萧冠英为汕头市市长,隽英随胞兄到汕头,隽英在参加革命工作中深感自己文化知识不足,产生继续学习文化的强烈愿望。即向其胞兄说出想再读书的打算,并认真补习中文、英语、数学等知识,准备继续读书。同年五月,陈炯明叛军残部洪兆麟反攻汕头,萧冠英带着全家逃去香港,隽英和其爱人李清欧也只得随胞兄由汕头去香港,他在这样动荡下仍坚持刻苦学习,补学文化,准备继续为国效劳。

民国十二年(1923年)九月间,广东省财政厅长邹鲁改任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校长,隽英即去该校作旁听生,学习费用,得到邹鲁的帮助。在这学习中,他结识了很多进步同学。民国十三年(1924年)三、四月间,蔡秋农介绍萧隽英参加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共产党员蓝裕业、陈国均、童炳荣等人介绍萧隽英参加"新学生社",并经常鼓励隽英把读书与革命联系起来,认清个人前途与国家前途是一致的,希望今后要多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这样,隽英逐渐认识自己和家庭的痛苦根源,看到中国的光明前途。民国十三年(1924年)十月间,邹鲁把广东高师、法专、农专等校合并成立“国立广东大学”。在广东大学的潮梅同学也增多了,为了搞一个宣传阵地,由萧隽英筹钱成立“新岭东社”,出版“新岭东社”杂志,宣传进步思想。民国十四年(1925年)三月间,以共产党人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叛军,取得胜利后,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组织慰劳会,会长廖仲恺派隽英、童炳荣、罗醒等前往潮安、饶平、大埔等县慰劳东征部队。后来还派萧隽英、徐鹿琴、郭栋材回大埔筹建大埔县国民党组织领导机构,以及发展“新学生社”和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组织。隽英完成任务后,于同年8月初回到汕头,即同邓颖超、蓝裕业等回到广州。同年9月,广东大学刚开学,在中央通讯社工作的陈国均特地找隽英,说:需要一位能讲广州话、客家话、潮州话的政治工作人员随军出发宣传,问隽英能否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隽英满口答应。于是,在1925年10月,同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等星夜步行去博罗向当地群众做政治宣传工作,并参加惠州前线攻打惠州城,跟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苏联代表军事顾问嘉伦将军、总指挥蒋介石等进城。萧隽英通客家方言,便于宣传发动民众,在斗争中总是出色地站在前头冲锋陷阵,很快地成为惠州地区的主要领导者。同年底,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任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惠州留守主任,惠阳县农民协会主席,中共惠州地委书记,共青团惠州支部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惠州办事处主任等职。建政安民,他立即发动民众打倒军阀专政,反对压迫民众的罪行,打倒贪官污吏,组织工农业生产,深受广大民众的欢迎和拥护。1926年,隽英的爱人李清欧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任惠州妇女解放协会主席等职。1926年9月,萧隽英夫妇奉命调回广州,萧隽英任中共广东区委宣传委员兼出版部主任。出版《人民周刊》,筹办“真美”印刷厂和“东山书店”,积极开展革命宣传工作、出版工作。

抗日救国广泛联盟

民国十六年(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留守在广州的李济深、钱大均等人立即策应,在广州举行“四・一五”政变,实行“清党”,杀害共产党人。大革命失败后,隽英又只得暂时逃往香港。在无法与共产党组织取得联系的情况下,隽英又想出国去日本读书,继续寻求真理。在其胞兄冠英和在南洋的兄弟叔侄答应帮助下,隽英先去上海补习日语。1928年5月中旬启程去日本,先学习日语。1930年3月考进日本早稻田大学治经济学部政治系。在这期间,隽英更有机会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和国际问题。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九・一八”事件发生后,留日学生萧隽英等激于义愤,决然回国。1932年1月,上海发生了“九・一八”事件,十九路军蔡廷锴等坚决抗战,反对侵略,在英、美、法、意等国“调停”下,双方宣布停战。这时,萧隽英和其他留日学生再去日本学习。从此之后,隽英常写文章在中国"申报月刊"和"新社会"等刊物上发表,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1933年春,日本东京当局逮捕中国留日进步学生20多名,萧隽英与秦元邦同学当即商议设法营救,隽英排除一切困难赶往中国留学生监督处和日本东京警视厅交涉;秦元邦即发动留日广大学生积极声援营救,终于在暑假期间,无条件释放被捕的中国留学生,取得了斗争的胜利。七月下旬,隽英启程回国时,秦元邦同学即本此意赠给萧隽英一贴秦邦的照片并题词“吾兄运筹帷幢于内,弟则决胜千里之外”以作留念。

萧隽英于1933年8月间,日本留学毕业回到祖国后,先后任中山大学教授,师范学院院长等职。在这期间,不怕风险,坚持讲授“社会学概论”和“社会科学名著选读”课,以及讲授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等著作。他积极筹办“新宇宙月刊”、“群声报”、“大众生路”等刊物,并积极撰写文章,广泛宣传抗日救国,积极支援学生进步运动。

1940年6月,隽英辞去中山大学教职,去香港创办“私立实践中学”,更加积极广泛地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发生,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香港,香港沦陷,隽英于1942年春节后回到家乡,随后,他想通过在韶关任广东省建设厅水利处处长(后任韶关市市长)的胞兄萧冠英找寻工作,参加抗日。先后找过广东省政府主席李汉魂、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到过桂林找行营主任李济深、东南干训团教育长罗卓英等人,都未找到合适工作。直到1944年2月下旬,隽英走到重庆,遇见邓初民,他说要积极抗日,并说隽英就可以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和刚开始的“三民主义同志座谈会”。为了团结一切力量抗日的形势需要,叫隽英与邹鲁商议,隽英代表邹鲁出席“三民主义同志座谈会”和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扩大抗日队伍。“三民主义同志座谈会”当时负责人谭平山、陈铭枢、朱蕴山、邓初民、柳亚子、王昆仑、许宝驹等人都积极投入抗日斗争,组成广泛的抗日联盟。

团结建国殉心揭力量

1945年4月,当抗日战争将夺得伟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发表了"论联合政府"的文章,中共发表了建立"联合政府"声明,隽英更积极做好团结统一战线的工作,为祖国的独立、统一富强而日夜奔忙,是一名出色的人民好使者。如,1945年8月,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到重庆谈判时,隽英鼓励邹鲁举行招待宴会,会后,隽英更广泛地与各民主党派人士接触、奔走,积极做好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工作而尽力工作。如,积极做好罗卓英、朱学范、吴奇伟、邹鲁等人的团结建国的统战工作。1945年10月,为团结文化界人士,隽英积极协助成立了“中国学术工作者协会”,郭沫若选为该会理事会主席,隽英也被选为领导成员之一。1945年11月,正式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决定请孙科、邹鲁、于佑任三人为该会顾问。

隽英为更广泛的做好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的团结统一战线工作,1946年冬,由重庆去香港。途经广州并再次去广东省政府会见省主席罗卓英,望他多做有利于人民的好事。隽英到了香港即持吴玉章介绍信去“华声报”找饶彰风联系,接着去见负责中共南方局统战工作的连贯,协助做统战工作,并在1947年,先后在香港成立如下组织:(一)建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粤港分会”。(二)“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民联)和“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民促)两个会合并,成立“民联”“民促”南方联合执行部,李济深任主席,萧隽英任秘书长。(三)1948年1月,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当时萧隽英去南洋未回仍选他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为了做好海外侨胞的团结统一战线工作,萧隽英和徐鹿琴于1947年6月间,先后到达新加坡、槟城、怡保、吉隆坡、巴生、彭亨等地,走访了陈嘉庾、胡愈之、萧笙等人,向华侨宣传爱国民主和团结建国的思想,加强华侨对共产党和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解放战争一定能够取得胜利的信心。还在槟城、怡保、吉隆坡三个地方建立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并在新加坡建立“民革”组织。

萧隽英于1948年3月底回到香港,继续从事祖国统一的民主爱国运动,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为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而努力工作。6月间,建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港九总分会”,“民革”中常委会推派隽英任主任。各民主党派人士每周或双周举行一次座谈会,座谈国内外形势,贯彻执行本党的方针政策和任务,直到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中共华南分局统战部通知:各民主党派在海外的组织,包括香港的,一律停止活动。

1948年12月,萧隽英积极协助连贯、饶彰风等人策动国民党军队投奔中国共产党的工作。如,做好驻粤东地区国民党军的吴奇伟将军,驻东江一带的曾天节、魏汉新、魏监贤等国民党军队,驻闽西的练惕生、李汉中等国民党军队,驻东莞的广九铁路沿线的国民党军队郑阴桐副军长等工作,投奔中国共产党。

1949年9月,萧隽英肩负香港各界人士、各民主党派的重托,离开香港赴北京参加第一届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新中国成立后,萧隽英于1949年10月,踏上了新的征程。他回广东,先后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广东省文教厅副厅长,广东省文化局局长,广东省高等教育局局长,广东业余财经学院院长等职务,担负起培育人才的领导工作,积极为人民文化教育事业作贡献。他还兼任中国外交学会理事,中国阿尔巴尼亚友好协会理事,中国印度友好协会理事。他还受广东人民和全国人民的委托,于1953年率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广东分团赴朝鲜慰问;1956年他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到阿尔巴尼亚、捷克等东欧国家参观访问。

萧隽英在新中国诞生后,历任广东省政协第一、二、三、四届副主席,广东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三、五、六届广东省人大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民革华南临时工作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民革广东省分部筹委会常委,民革广东省委员会第一、二届副主委,第三、四、五、六届主委,他于1985年12月,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萧隽英在这工作期间,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为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了努力,他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团结社会各阶层人士、各民主党派的同志一道致力于四化建设事业而努力工作。他念念不忘统一祖国大业,积极进行“三胞”(侨胞、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的联络工作,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作出了贡献。

萧隽英于1988年12月2日在广州病逝,享年88岁。

  • 上一篇文章:丹心浩气贯长虹

  • 下一篇文章: 无怨无悔铸忠魂
  • 关键词:
    打印】【关闭】【顶部
    梅州党史网 - http://www.mzsds.com
    梅州党史 | 中共党史网 | 广东党史网 |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中共中央党校 | 中直党建网 |


    主办:中共梅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地址:梅州市机关路9号 电话(传真):0753-2241879 邮箱:mzswdss@163.com

    CopyRight:www.mzsds.com 网站备案号:粤ICP备13046890号